“尊严是人性的最后底线,是良知的最后防线,对尊严的追求与守护,也是新闻和诗歌的核心。”
6月20日下午,羊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著名诗评家、诗人、原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我院文学院兼职教授温远辉先生在白云校区三教104报告厅举办题为《新闻与诗歌的核心——对尊严的追求与守护》的学术讲座。
温远辉分析论述新闻与诗歌两种截然不同范畴体裁的文本特点以及存在的交集——新闻具有客观、真实、冷峻无情等特点,诗歌具有主观、玄虚、无病呻吟等特点;新闻人则是无冕之王、守夜人、时代的警报器,诗人则是精神病患者、跳梁小丑、聒噪者、自私的家伙,两者就像一条河流的两岸,看起来关系不大,但其实不然。新闻和诗歌之所以有交集,既有历史的因素、人为的因素也有两者本体属性的因素,他们的交集点在于出发的源头一致(诗意的、丰盈的心灵)、最后的目的地一致(理想国)。
在温远辉看来,有交集的新闻与诗歌,其共同核心是尊严,尊严是最后的底线,它比真相更重要。为此,他从分析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新闻事件,谈及自己对于尊严的理解:5月2日的“红歌会”不仅唱出了文革歌曲,更是打出了文革式的政治口号,大家要了解它的本质,要秉持着良知看待“文革”,正确看待这场民族浩劫,避免同样的悲剧重新出现在中国的神州大地上;最近仙逝的杨绛先生,其一生尊严与信仰同在;网上热议的“雷洋事件”给人们最大的启示是,人民群众有知道真相的权力,而人的尊严有时候虽然是脆弱的,随时都会走失,但对它必须永远追求和守护。
通过分析解读柴静的《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之中》、华西都市报李鑫《艰难博弈与人文思考》等新闻作品所见证的尊严和价值,温远辉强调“尊严就是常识”,即任何违背常识的事情都是不对的,认为没有个体的尊严,也不会有社会和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强大,最终落实到个体的尊严。
通过分析解读诗人海子的《日记》、姚风的《绝句》、郑小琼的《女工》、卢卫平的《母亲》、东荡子的《水又怎样》、黄礼孩的《穷人的粮食被取走》等诗歌作品,温远辉认为这些题材迥异的诗歌,蕴含其中的悲悯情怀和感人至深的深情,都是相似的,“世上最温柔也最具震撼力的东西,就是悲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诗人,而最高贵的心灵,就是诗人的心灵。”“诗歌创作其实就是一个对尊严的追求与守护的过程。这与新闻报道的核心,是一致的。”
讲座的最后,关于“新闻与诗歌的核心”,温远辉的结论是:“在自媒体时代,新闻意味着所有人;诗歌意味着所有美好的良善的心灵;尊严也意味着面对的是所有的生命。对于新闻人,尊严就是理想、情怀和追求,就是诗意的心灵被一次次磨折和洗礼,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走上新闻路之前,问问自己,还有梦想吗?准备好去称量尊严的重量了吗?让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梦想同在,实现中国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诗和远方常驻心中 爱与尊严永不泯灭。这场由研究生处、科研处和文学院联合主办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在炎炎夏日带来了丝丝清凉——学子受到学术和思想的双重滋养,引起强烈反响。(戴书钰 华倍倍)
|